【45週年特刊】造「福」鄰里社區 樂意之至

文|施淵泉

刊登日期/ 1999.01.01

歷經三年半艱辛工程,靈糧山莊開堂感恩禮拜終於來臨。除了歡喜承接主的大使命,同奔宣教的航空母艦及萬人禱告的殿異象外,東南牧區更肩負深耕禾場重任。放眼廣大文山腹地、大小社區密布、眾多未得之民,期盼山莊座落如同燈塔佇立,求神的光驅走黑暗照亮全地,祈兄姊們的參與好比乾柴,讓神的愛火點燃延燒遍地,使眾人同感聖靈的溫暖,同受福音的好處。

屬靈空氣清淨機運轉
未來山莊集合更多會眾,展現更大敬拜、禱告火力,非但有助淨化指南宮黑暗權勢籠罩下的屬靈空氣,也將成為牧區福音外展的龐大動力。環顧萬芳、萬美至國花山莊等社區,上至幾千下則幾百戶大中型社區,不禁雀躍神賜佳美之地。運用山莊軟硬體設施服務社區,邀居民共享山莊所有資源基調下,我們作了以下規劃,盼對周遭社區能產生直接影響力:
一、開放山莊圖書館:預備周遭居民補充精神糧食的好所在,驅使居民步向山莊,同時製造接觸教會、信徒及福音書籍的好機會,可謂一舉三得。
二、中庭「分享之家」:開放空間供作休憩談心地,並供應咖啡、茶等,發揮本堂「分享之家」功能,成為社區服務站,提供多元化服務,增進與鄰里交流及互動。
三、兒童遊樂區任君玩:開放孩童遊樂設施,讓「小手」牽「大手」一起來新樂園,可望擴大接觸面,贏得一家人一家人地歸主。
四、成立社區電影院:充分運用可容納一千六百人的大型禮拜場地,透過影片播映,邀民眾踏入神的殿,也是美事一樁。
五、開辦才藝班:由山莊住戶發揮所長,開設插花、舞蹈等才藝班,向家庭主婦及銀髮族招手,提供有意義休閒,並能豐富其生活。
六、設置安親班:以軍公教族群特多著名的文山地區,住宅密布,托兒市場大,基督徒的投入,迎合實際需求又提供另類選擇,並可透過孩童教育見證神的榮耀,進而直接或間接影響孩童及家長。
七、設立益人大學分校延伸至山莊:造福社區中的銀髮族,讓年長的弟兄姊妹有更深遠的接觸面。透過此課程,讓福音進入到個人甚至家庭。

僕人事奉量身訂作
當然光開放山莊坐等社區居民前來是不夠的,走出教會的僕人事奉也不可少,在因人、地量身訂作基調下,盼能針對不同族群需求提供貼心服務,散播上帝的愛,也建立基督徒正面積極形象。茲將初步具體方案分述如下:
一、認領辛亥國小花園、花圃:去年山莊邀約百餘位師生參加聖誕聚會,反應不錯。進一步透過僕人事奉,可建立更直接及緊密關係,讓教會和學校間沒有無形的牆垣。
二、買菜接送專車:鑑於居民下山買菜,路遙又費力,免費乘車服務溫馨接送情,相信可切合無交通工具的菜籃族需求。
三、捷運站接駁:對於步行進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民眾,提供接送服務,可為其節省交通時間,也帶來老弱婦孺及殘障者的便利。
四、特殊節期應景活動:如母親節送禮,考季送筆、水或扇子等。掌握人氣脈動,讓僕人服事層面更廣。

放眼禾場大有可為
原本即學校林立的文山區,從托兒所到大專院校不可勝數,而公訓中心將改制為市立大學工商管理學院,可望再注入更多知識分子,臨近的萬芳完全中學、中國工商專校、警察專科學校、世新大學、政治大學皆在山莊方圓一、二公里之內。也極待透過僕人事奉,建立福音接觸點,來祝福為數不少的學生族群。
辛亥隧道上的帶狀濫葬崗,市府計畫十年開闢為森林公園,可望凝聚文山地區人氣,並帶動大台北地區人潮湧入。展望未來一片榮景可期,神的工作是可預期的多,殷盼山莊在此落地生根,發揮當有的影響力,由點、線至面造「福」文山所有社區、居民,讓神的國在此興旺不息。(台北靈糧堂東南區區牧長口述,方銀鈴整理)

相關文章

2025.04.22
《週報選文》重修城牆—生命修復之旅
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,並在2014年畢業。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,領受了「重修城牆」的異象。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,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,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,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。 回到起初的愛–從「和解」到「和好」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,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。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,...
2025.04.08
《週報選文》與神同心,與人同行: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
畢業在即,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,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,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,以及夫婦協談,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。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,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,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。 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、特會及醫治下,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。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,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,...
2025.03.27
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,如今找到天上的家
「這個孩子,應該養不活啊!」 這是記憶裡,爸爸對我說過的、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。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,我的出生,只為父母帶來負擔,尤其十歲那年,我們家破產了,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,漸漸地,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:慣性中耳炎、長期眩暈症、內耳因高燒受損,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,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。 因此,在遇見上帝之前,我是靠著意志力「選擇」活下來的:我努力活得更好,努力不懷疑自己,同時...